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文库 »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及方法优化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及方法优化

PDF文档
  • 贡献者: macylab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文件大小:0.38M
  • 所需书券: 0张
  • 更新日期:2024-06-13 09:18
  • 浏览次数:159   下载次数:7
详细介绍

摘要:样品空白、土壤pH 值、浸提方法、有机质含量等是影响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 -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影响因素的方法比对,得出测定结果的差异,优化检测过程,为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检测提供方法依据。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中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代表了土壤可保持的养分数量,即土壤保肥性的高低,是表征土壤保肥能力的重要指标。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对于研究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有重大意义,它能调节土壤溶液的浓度,保证土壤溶液成分的多样性,因而保证了土壤溶液的“ 生理平衡”。

    目前,测定土壤有效态阳离子交换量有多种检测方法,常用的测定方法为乙酸铵法,该方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前处理时样品需要反复浸提离心并进行滴定,操作繁琐、耗时长、工作强度大,若交换、洗涤、蒸馏等过程不完全,尤其是洗涤时存在样品损失的可能

,土壤样品批量分析缺乏优势,分析过程中需要多次转移和稀释溶液,方法的系统误差和不确定度较大,需要大量的乙醇溶液反复淋洗,试剂种类多且消耗量大。而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有实验操作相对简便、分析速度快、批量处理样品数量多、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行业。 2017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HJ889-2017),本文通过对样品空白、土壤pH值、浸提方法等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对,提出实验优化条件,为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提供方法依据。

 

 

下载地址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声明:本资料由网友自发上传分享,本站不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如该资料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