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鼻评价中国李种质资源果实气味
2025-05-12  点击:55
  •   贡献者:ensoultech
  •   文件类型:PDF文档PDF文档
  •   文件大小:5.51M
  •   浏览次数:55
  •  
  • 所需书券: 0张
  • 更新日期:2025-05-12
  • 下载次数:1
详细介绍
摘要:【背景】李是全球分布和栽培较广泛的果树之一,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起源于中国,美丽、芳香、多汁且营养丰富,具有十分突出的遗传异质性和果实性状多样性。近年来,人们对李果实气味的感官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育种者也越来越重视鉴定和筛选具有特殊气味的种质。果实气味的常规检测方法存在预处理过程复杂、测试成本高、操作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此外,这些方法缺乏快速响应和高检测速度的优势,也难以实现无损检测,从而无法准确模拟消费者的嗅觉感受。【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中国李种质资源的气味构成开展多样性评价,为我国李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的材料和数据支撑。【方法】通过电子鼻技术,利用10个气味传感器对94份中国李种质资源的果实不同气味进行鉴定,并根据K-means聚类结果进行分组评价。【结果】整体上不同气味通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W1W的气味响应值最大,而W1C的气味响应值最小。此外,针对不同气味通道的方差分析发现,W1W的气味响应值离散程度最高,W5S次之,W1C、W3C、W5C和W3S的离散程度则较低且分布相对集中。94份中国李果实的气味数据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被划分为6个组,每个分组代表了具有特定气味特征的李果实。分组1为富含芳香烷烃成分的李种质,分组2为富含乙醇类和氮氧化物类成分的李种质,分组3为缺乏氢气类成分的李种质,分组4是含有中等量氢气类和芳香烷烃类成分的李种质,分组5为芳香烷烃类成分较低的李种质,而分组6则是硫化氢类成分含量较高的李种质。这些分组为中国李果实的气味成分和感官品质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各分组间不同气味的最大响应值、最小响应值、中位数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部分气味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均匀流形近似和投影(UMAP)3种方法对气味数据进行降维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区分供试李种质并对应其聚类分组结果,在特征提取和数据可视化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和劣势。根据特定气味物质敏感性的研究,筛选出了一批气味性状突出的李资源,包括‘五香李’‘早熟李’‘李水红’‘龙南李’和‘香蕉李(复县)’。【结论】本研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中国李种质资源的气味构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果实气味中W1W、W1S和W5S的响应值较高,这些通道主要对硫化氢类、甲烷类和氮氧化物类挥发性物质敏感。6组中国李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分组6与其他组之间的平均值差异显著,表明分组6在这些响应值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中国李;种质资源;电子鼻;气味分析;K-means聚类; 
标签: 中国 果实 果树
所属分类: 果蔬

下载地址

声明:本资料由网友自发上传分享,本站不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如该资料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