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记蛋白组学法鉴别牛肉丸中肉类掺假的方法研究
2022-09-19  点击:3139
  •   贡献者:ensoultech
  •   文件类型:PDF文档PDF文档
  •   文件大小:2.6M
  •   浏览次数:3139
  •  
  • 所需书券: 0张
  • 更新日期:2022-09-19
  • 下载次数:69
详细介绍
摘要:以猪、牛、鸡、鸭等4种肉类的肌肉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纳升级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鉴别肉蛋白,基于数据依赖型采集模式和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的肉蛋白进行相对定量,探讨非标记蛋白组学法在肉丸掺假鉴定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液相色谱的洗脱条件影响肽段分离效果和蛋白鉴定数,从猪、牛、鸡、鸭4种原料肉中共分别鉴定出归属于2 715,889,659,1 143种蛋白质的80 554,33 350,40 969,32 923条特异性肽段。通过序列搜索(BLAST)和UniProt数据库比对分析,分别鉴别出猪、牛、鸡、鸭肉源特征肽段12,15,19,16条,主要来源于肌红蛋白、肌球蛋白、清蛋白、载脂蛋白和血红蛋白等。在数据依赖型采集模式下,4种肉类来源的32条特征肽信号强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肉类种属鉴别和肉蛋白的相对定量。不同蛋白提取剂显著影响牛肉丸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特征肽段的信号强度(P<0.05),而色谱分离梯度对特征肽的鉴别及信号强度影响不大。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测定结果表明:从不同价位的牛肉丸中鉴别到的主要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用二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很好地区分纯牛肉和掺假的牛肉丸,有69.2%的牛肉丸样品中含有猪肉或鸡肉,而鸭肉未检出。

关键词:肉类掺假;特征肽;高分辨质谱;数据依赖型采集;
 
标签: 方法 研究 液相色谱 质谱 蛋白 组织 数据 肉类 掺假 鉴别 牛肉丸
所属分类: 其他资料 市场营销 食品安全 生产技术 畜禽肉品 食品检测 乳业

下载地址

声明:本资料由网友自发上传分享,本站不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如该资料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