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内务管理研究/潘文富
招员工到公司,要么帮老板挣钱,要么帮老板花钱!
能帮老板挣钱的员工,一定是被有效管理的状态下的,问题是怎么管?
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之前,首先得要明确管理思维。
古人推崇的最高人事管理思维就是无为而治。通俗点来说,也就是全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老板都不用操什么心的,抓抓大方向即可,至于这个具体的工作嘛,下属自觉的该干嘛干嘛。虽然这个更多是理论层面的,但到现在还是有很多老板非常期盼的,希望通过建立一种思想,建立一种模式,然后员工就去认真听话的干活去了。这些年以来,诸如企业文化、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股权激励、积分制等等管理模式层出不穷。不过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听说,有哪一套管理模式,直接解决了中国人的管理问题,直接进入全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全自动化太高级太遥远,更多的是管理模式比较简陋的手动模式,即是老板或是中层管理者,亲自管理每一个员工,亲自管理每一件工作,管理到员工的每一个步骤动作,甚至是事无巨细的进行全程指挥和跟进。虽然墙上贴出一堆管理制度,员工手册比砖头还厚,但是具体的管理工作,非得要管理者亲自跟进才行。并且还有大量的工作在层级汇报,等待批复、互相推诿、遗忘、或是无人跟进的状态,许多问题最终会涌向老板,然后把老板累个半死。
管人,本身就是件复杂的事情,尤其是管理骨头里谁都不服谁的中国人,更是难上加难,具体一点来说,管人难,主要是难在四个方面:
1, 因为每个人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导致很容易出现理解不对称,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的错,只是大家对同一个事情的看法不一样。
2, 人的惰性和贪婪
3, 人的可变性,今天情绪很好,积极向上,明天则消极郁闷,杀了老板的心都有。
4, 人的隐藏性,谁也不知道对方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基于这些因素,别指望能一步到位的解决所有人事管理问题,全自动管理模式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搞搞半自动倒是相对靠谱的。
所谓半自动化,就是将员工从招聘入职到离职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将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所有会经历的事情,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逐一列出。也就是说,员工入职之后,无论是正常工作,或是出现各种异常,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相关的标准、流程、以及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一个普通员工,从入职开始,大概要经招聘广告接收、面试、岗前、录用、入职、试用期、定岗、轮岗、调岗、在职培训、职业规划、岗位说明、晋升、平衡、技术收集、员工安全、牵制、监督、考核、激励、离职等十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拆分出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环节出来。汇总算下来,大概会涉及到四五百个环节点。
若能把这些环节点整理清理,分别建立对应的执行标准,也就是将员工正常或是不正常的各种情况都纳入进去,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人事管理体系,员工在公司好好干也好,捣乱作案也好,基本上都在这个人事管理体系以内。
在这套高度量化的人事管理体系里,有几点主导思想是需要贯穿其中的:
1, 定性员工与公司的关系
员工不是公司的财产,也不隶属于公司,与老板之间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双方只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开、透明的基础上进行对等交易。
2, 重新设定管理导向
传统的管理导向,核心就是听话,员工要听老板的话,诸如执行力、纪律性、规章制度等等,说来说去就是听话而已。这种管理思维更多是老板自身的主观意识导向,员工的接受度不高,可考虑改为“信任”,老板的管理行为,是以创建信任为导向的。
3, 不指望员工的自觉
自觉的状态不稳定,自觉与人的惰性之间又是矛盾的。所以老板没有必要拔高员工的自觉性,员工需要在被规划、被跟进、乃至被监督的状态下工作。
4, 不指望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遇到问题时,老板希望员工能主动解决问题,甚至是克服种种困难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常说的那种“自己搞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员工要是有这个意识和能力,早就自己干了,老板不能简单的把问题扔给员工,而是有责任不断的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大量的模板和工具。
5, 不指望员工长期在职
别指望员工会在公司干一辈子,现在员工的平均在职期越来越短,以前十年才是老员工,现在三年就算是老员工了。所以,在员工入职的时候,就要了解员工对在职时间是否有规划,并主动考虑到员工存在随时离职的可能性。
6, 员工只会对过程负责
以结果来考核员工,是绝大多数老板的思维方式,认为这个结果考核很容易量化,员工多劳多得,老板也不吃亏,大家双赢。可是,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大多数公司的过程管理都很烂,并且还有会太多的客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以结果来衡量员工的工作价值,其实不科学,客观的来说,员工只能对自己经手的过程负责,把自己岗位范畴内该做的事情做好,也就行了,结果,应该是老板来负责的。
通俗点来说,半自动化管理模式,总结一起就是一句话:
是谁都能干,谁走了都不怕。